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三海村 房县城关镇三海村

村情概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三海村

地理位置
地处房县南部,村域面积9.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0.8万亩,耕地2100亩,下辖10个自然村
全村人口
1282户3367人
脱贫人口
269户627人
脱贫日期
2020年整村脱贫;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
人均收入
2012年2100元(贫困户);2022年1万元(脱贫户)
集体收入
2012年1.2万元、2023年预计超50万元
村年产值
2023年有望突破6000万元
基层组织
村干部5人,党员59人,下设5个党小组
荣获奖项
全国文明村

住房

2023年
2015年

改造前后的三海村

现在
以前

曾经,在线下摆摊卖黄酒;如今,在线上销售房县黄酒。

房县三海村,虽名 “三海”,但村内无海,它地处神农架腹地,四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

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而来,周围连绵的大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再加上道路交通不便,走出大山实为不易。村民靠种植水稻、务工等微薄收入度日,人均年收入仅2000多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万元,曾是一个贫困村。

自从精准扶贫开展以来,三海村凭借着地处神农架旅游景区入口的地理优势,靠着神农架旅游的发展,以及交通的延伸,慢慢走出贫困,2020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的三海村面貌焕然一新。

而这的黄酒酿造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房县黄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三海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黄酒。

从2019年开始,房县政府积极引进艺术家进驻,引进科技人才与产业对接,建设“三海黄酒小镇”,将黄酒从线下走到线上,逐步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促进了三海的经济。

脱贫安居

山脚下的民居错落有序点缀在广袤的田野间

四周连绵的山峦

笔直宽敞的水泥路,连接千家万户。

三海村靠近神农架旅游景区的入口

三海村是从武当山到神农架旅游必经之路

村内常见到的酿酒作坊

三海村地处房县县城南郊,是从武当山到“华中屋脊”神农架的必经之路,是这条旅游黄金线的重要节点。从房县县城出发,大约10分钟就能到达三海村。

依托历史悠久的黄酒酿造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三海村近年来摸索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整村经济发展的路子。三海村着力黄酒产业,着重打造黄酒小镇,将黄酒产业项目成为当地最大的乡村振兴项目。同时,三海村按照“一户一景”理念,引导村民利用好房前屋后空间,打造庭院经济走廊、花木景观带,改善村容村貌,让三海村在这条旅游必经之路上成为展示房县形象的“新窗口”。

如今走进三海村,笔直的水泥路纵横连接着千家万户,错落的民居有序地点缀在广袤的田野间。如果恰逢经过沿路的黄酒作坊,酒香馥郁,路边的黄酒招牌林立,各式各样的酒壶琳琅满目。

据统计,全村农家乐33户,黄酒作坊达427户,年产黄酒50万公斤,创收6000余万元。

乐业

酿好一壶酒

房县黄酒

据了解,房县黄酒始于新石器时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西周,盛于唐。三海村以黄酒为名片,带领村民致富,如今“黄酒”已成为当地的致富产业。

以前三海村制作黄酒多是以小作坊、散户为主,而按规定政策,小作坊等生产出的黄酒只能在当地零售,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三海村打造 “三海黄酒小镇”,发展一批黄酒作坊,成立房县“山海宴”黄酒服务专业合作社,吸纳村里的黄酒作坊入社,壮大黄酒生产的规模。

三海村村民谭祥春在晾酶,他们家三代人都会酿黄酒。

据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解到,三海村村民谭祥春以前在外打工糊口过日子,前些年听说村里发展黄酒产业,她就决定回家酿酒创业。他们家三代人都会酿黄酒,如今谭祥春一家每年能生产3万斤黄酒,年收入达到20多万。对谭祥春来说,现如今在家乡凭借世代相传的手艺吃饭更有幸福感。

谭学云的酿酒间(左);谭学云在盛米酒(右)

村里的人靠着酿造黄酒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曾经是村里贫困户的谭学云在村里政策扶持下,在2015年购买了首批设备,开起了黄酒作坊。从最初的每年6百斤到最高每年2万斤,谭学云酿造的黄酒渐渐打开了销路,谭学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2021年,谭学云家建起一栋两层高的小洋楼。

从北京来的艺术家侯志辉和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二虎

不仅如此,三海村也在积极引进艺术家和科技人才入驻,让房县黄酒走出房县,走向全国。北京来的艺术家侯志辉说,“第一次来房县,我就被本地产的黄酒征服了”,他决心为房县黄酒在全国打响牌子。他在这里创办公司,走访专家、学者,研究酿酒原料、优化生产过程,改善发展这里的黄酒产业。

用好一亩地

成熟的稻穗
稻田丰收
村民在种植羊肚菌
油菜花开满田间

三海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保留传统农业的同时也发展特色农业。

三海村现有2100亩耕地,其中1500亩水田主要种水稻。荒山闲地开发成果园,现有樱桃园300亩,板栗园200亩。特色农业有羊肚菌种植、草莓园、果园、家庭农场等。

依托种粮专业合作社, 村内有200多户农户加入到种粮专业合作社,有600多亩水田作为优质大米生产基地,提高农田利用率的同时还为农户提供了近30个工作岗位。在冬春气温寒冷的时间,稻田又可以用来种羊肚菌。每年大约有200亩农田种上了羊肚菌。

县城后花园

游客在果园内采摘新鲜桃子
果园内的樱桃挂满枝头

作为县城的后花园,三海人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地理优势,发展起了草莓园、果园、家庭农厂等。春有草莓、樱桃,夏有桃子、葡萄,秋有枣子、冬有柿子,一年四季都有特色果实,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购买。

随着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三海村实现全村30%的劳力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活。

林间小屋
呈“之”字型坐落的民宿

三海村聚焦山林资源,发掘旅游产业。三海村以乡村度假为抓手,以山林为空间载体和发展核心,让民宿与自然山野为伍,完美地嵌入风景中,实现了农文旅高度融合。

顺着山路向上走,一个个黑色圆顶木屋,像鸟巢一般散落在山谷间,上中下三段呈“之”字形坐落,可赏雾观日出,吹风品黄酒。

这里共有26栋林间小屋,有亲子滑梯套房,帐篷木屋,森林树屋三种房型,可同时入住游客70人以上。

同时三海村推广采摘园、农家乐等农旅休闲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航拍三海村

诗酒三海,远方有你。

(本文链接在电脑网页端打开可阅读高清大图版)


百村安居图影像征集

总监制 高剑平 策划总监 史训锋 视觉统筹 赵冠群
责任编辑 佳慧 视觉设计 郁斐 技术开发 蔺涛
图片来源 房县乡村振兴局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