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蟹”致富引路人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

村情概况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

地理位置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村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8个村民组
全村人口
全村共774户2442人
集体收入
2021年117.5万元
村年产值
2022年有望突破1亿
基层组织
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后备干部3人,驻村工作队3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8个网格党小组
荣获奖项
七房村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全国文明村”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誉为“中华蟹苗第一村”

旧貌新颜

2022年
2015年

七房村四房中心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前后

2022年
2016年

七房村周垾中心村景光点前后对比

2022年
2017年

七房村殷家长沟前后对比 (右图 尹贤道 摄)

九月,七房村的殷家长沟,河水清澈、杨柳依依,村民在蜿蜒的游廊步道上散步、垂钓。

过去这条河是一条水沟,又窄又浅,水道淤积不通,没有任何景观。整治后生态环境大变样,水质清澈,鸟语花香。这不仅让七房村的整体环境得到了改善提升,也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七房村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的基础建设和文化生活也比较薄弱。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全村基础设施完善,水泥道路贯穿全村,率先实现组组通。自来水、有线电视通家到户。

目前,全村建成卫生室1座,村民文化中心4处,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同时,七房村积极实施科技进村工程,着力提高村民科学素质。

安居

2022年七房村的全貌景色 朱跃平 摄

俯瞰乌溪镇七房村 尹秀忠 摄

碧水蓝天下的七房村 那琼 摄

美丽水乡七房村 张磊 摄

七房村风貌 唐承斌 摄

乌溪镇七房村生态园 尹贤道 摄

七房村位于华东地区河蟹养殖金三角核心地带的当涂县东南端,被称为“中华蟹苗第一村”,是农业农村部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多年来,该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小蟹苗”孵化成“大产业”,使乌溪蟹苗地理标识认证走向全国各地。

一直以来,七房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七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人均年收入再创新高,产业兴旺的成果惠及全村,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乐业

2018年村民销售蟹苗获得了收入
村民在塘里捞蟹苗
村民在河里清洗蟹苗
收获蟹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七房村率先谋划,及时行动。做强以蟹苗产业为支柱的第一产业,把“小蟹苗”做成“大产业”。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积极引进优质蟹种,不断推广生态养殖,组织养殖大户外出考察学习,做大做强蟹苗培育产业。建立党员干部、党员示范户结对帮扶制度,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立能人党员带基地、基地联系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机制。注册了“七房蟹苗”品牌,并成功举办了四届当涂县蟹苗节。服务好以服装产业为支柱的第二产业。现在七房村有规模服装企业五家,带动了附近农民就业800余人。农民就近上班,不需要外出务工也能增收致富。以蟹苗培育产业链、水产养殖服务为依托的第三产业,也为本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乌溪七房龙舟队参加当涂县第八届龙舟锦标赛获得第一名
当涂乌溪首届乡村振兴农民文化艺术节第四届蟹苗节在七房村村部开幕,村民演绎《蟹灯》
2018年,七房村在刘氏宗祠宗亲理事会举办首届乡村振兴群众文艺汇演,蓝天幼儿园小朋友演绎“中华孝道”
七房村传统活动马灯、蟹灯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七房村文化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村内氛围,七房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下箬马灯”作为一种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逢年过节村里都会组织演出,让村民体会到非遗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另外,庐剧是安徽省地方传统戏剧,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七房村经常组织庐剧演出,将经典的戏曲表演从舞台上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将文化惠民送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产业强了,家园美了,文化生活丰富了,七房村迎来了乡村振兴的崭新局面。

(本文链接在电脑网页端打开可阅读高清大图版)


百村安居图影像征集

总监制 高剑平 策划总监 史训锋
责任编辑 张颖 视觉设计 郁斐 技术开发 蔺涛 政务统筹 何璐
图片来源 当涂县融媒体中心 乌溪镇七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