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黄土生金 河北·保定 阜平县骆驼湾

村情概况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

地域面积
位于太行山深山区,雄(安)忻(州)高铁贯穿而过,总面积3.4万亩,耕地面积990亩,山场面积2.2万亩,下辖9个自然村。
全村人口
295户582人
脱贫人口
109户225人
脱贫日期
2017年整村脱贫,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
人均收入
2012年950元、2022年预计超20800元
集体收入
2012年0元、2022年预计超106万元
村年产值
2022年有望突破150万元
基层组织
现有村干部5人,党员48人(含驻村工作队3人)
荣获奖项
全国丰收节100个特色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河北省文明村、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

旧貌新颜

2019年
2013年

骆驼湾

2019年
2013年

骆驼湾环境

2020年
2013年

骆驼湾居住环境

老太太叫顾宝青。顾宝青家2012年之前全家年收入不足2000元,吃得是玉米和土豆,住的是石头房,房屋低矮不见光,窗户糊着塑料布,冬季靠着火炉和烧炕取暖,屋里没有像样的家具。

如今顾宝青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进了二层小楼,屋里地暖、电视、热水器、洗衣机一应俱全,顾宝青在旅游公司上班,每月有2100元的工资,加上养老金、土地流转金、房屋出租金,年收入达到了8万余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年4岁围着火盆取暖的唐俊亿现在在县城上初中。

2019年
2016年

骆驼湾居住环境

2019年
2014年

骆驼湾生态环境

2019年
2014年

骆驼湾生态环境

骆驼湾所在的阜平县是革命老区,地处冀晋两省交界处,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

2012年1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来到河北省保定市龙泉关镇骆驼湾,给骆驼湾带去了希望,让骆驼湾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如今的骆驼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腰包鼓了,房子新了。

十年前,这里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村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土豆、玉米和外出务工,人均收入不足千元。

现在这里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路旁的湖水碧波荡漾,农家院里的鲜花娇艳欲滴,家家户户是“青水瓦,木挑梁,小皮檐,花格窗,石板院,黄泥墙”的太行山风格新民居。

安居

骆驼湾

阜平县龙泉关镇小学 骆驼湾村的孩子们在这里上学

村医霍建国为村民诊治

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骆驼湾村一处民居

骆驼湾村一处食用菌大棚外的标语“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位于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满山青翠,满谷花香。群山脚下,簇新的民居错落有致。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骆驼湾村易地搬迁14户42人,改造提升225户415人,所有农户实现安全住房。家家装了地暖,用上自来水。告别挑水、靠木柴取火的日子。

在骆驼湾村,公路边有一幅特别醒目的标语,就是“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句话是总书记在座谈时讲给村民们听的,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

乐业

村民顾宝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唐宗秀家的小院四周种满了月季花
村民唐宗秀正打扫庭院,准备迎接游客。她在家里办起了农家院
村民唐荣斌的老旧住宅,经过整修后,焕然一新,他又把修整好的房屋租赁出去,每年能拿到可观的租金

骆驼湾发展起食用菌和高山林果等产业,建成食用菌冷棚75栋,发展苹果、樱桃等高效林果350亩,带动1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依托好山好水,骆驼湾村还通过村企合作盘活闲置农房,打造民宿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让这个古老寂静的山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很多村民回到家乡干了一番事业,村里现在从事旅游业的农户已经有90余人,人均月收入2100多元。村民们的日子好了,腰包鼓了,在致富的道路上奔跑起来。

2022年,骆驼湾村又作了新规划,包括河道治理、花海种植、中药材培育,还要打通到五台山的道路,延伸旅游产业,与五台山相连相接。将来游客可以坐高铁到骆驼湾游玩,旅游产业越来越红火,百姓收入越来越富足,生活越来越幸福。

(本文链接在电脑网页端打开可阅读高清大图版)


百村安居图影像征集

总监制 高剑平 策划总监 史训锋
责任编辑 佳慧 视觉设计 郁斐 技术开发 蔺涛 政务统筹 李延兵
图片来源 阜平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 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