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蝶变新生,留住诗意乡愁。
陈家铺村是一个传统的村落,20世纪90年代,这里还是个 “三无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幢新房子,没有一盏能亮的路灯。
村民靠种植水稻、玉米等的微薄收入度日,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左右,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000元。
随着现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让陈家铺村飞速发展了起来。曾经荒废的干打垒土房,摇身一变,成为了集生态康养、休闲娱乐、产业研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红“云来简宿”。如今的陈家铺村,集古朴与现代融合于一身。
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秉承着“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守望绿水青山的同时,探索富民强村的新路子,成为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香茶韵引客来。
陈家铺村是当地出名的茶叶小村,境内有茶园面积3万余亩。陈家铺村民通过开发“茶+山”、“茶+村”、“茶+作坊”、“茶+宿”、“茶+餐”新型业态,打造以休闲、旅游、度假为主的茶旅融合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益链接模式,年带动劳动力达54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陈家铺村以文艺引路,让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政府扶持,陈家铺按照“回到简单朴素生活”的设计理念开办农家客栈,一草一木、一石一瓦,唤醒着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村记忆”。
村级投资旅游公司鼓励原乡人将闲置房屋和闲置宅基地入股,吸引返乡人和新乡人等社会资本近1亿元,签约艺术家对农户房屋进行创意设计,通过旧物利用+新型材料研发,打造集生态康养、休闲娱乐、绘画创作于一体的特色民宿,目前已完成13栋民宿,已投入运营。
除了上述两个产业,陈家铺村的果蔬采摘园也为村民的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陈家铺村果蔬采摘园是窑淮镇首个集生产、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绿色无公害果蔬采摘基地。120亩的种植基地,种植着草莓、葡萄、樱桃等果蔬。走进采摘园,草莓的清香扑鼻而来。远远望去,一垄垄草莓枝繁叶茂、果实成串,三五成群的游客拎着篮子,在棚内来回穿梭,体验采摘乐趣。
尤其是草莓和阳光玫瑰,它们不仅是运用于发展经济,更演变成了窑淮陈家铺的另一个产业标志。
民居明净亮堂,屋舍错落有致,通村道路宽敞整洁。
真正的乡村,能“安得下肉身,放得下灵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将人类理想的生活环境概括为“诗意的栖居”。身处这样的环境,能让人产生诗情画意的美感,和美恬静、舒服放松的幸福感、愉悦感。窑淮的“茶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真正做到了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真正做到了让游客“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