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窑葡萄挂“金”果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唐家镇北窑村

村情概况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唐家镇北窑村

地理位置
位于唐家镇最南端,距大洼城区11公里,辖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70亩,下辖北窑和八家子2个自然屯
全村人口
642户2563人
人均收入
2011年1.3万元/年;2022年2.4万元/年
村年产值
2023年预计突破6000万元
基层组织
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交叉任职3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7人
荣获奖项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优质生态葡萄示范基地、辽宁省文化先进村、辽宁省生态村、盘锦市先进党支部、盘锦市精神文明示范村、大洼区平安村、大洼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村支书说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唐家镇北窑村党支部书记 张嵩然

音频全文

我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唐家镇北窑村的党支部书记张嵩然。

葡萄种植是村里的特色产业,咱们的“北窑葡萄”不仅走进了党的十八大会场,村里还连续8年举办了葡萄文化艺术节。

如今,全村葡萄种植面积有近千亩,年产量150万斤,年产值1500万元左右,平均每个农户年增收2万余元。

北窑葡萄的品牌和产业已成为我们村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下一步,我们村计划扩大葡萄种植规模,并依托葡萄采摘,发展乡村旅游业,让百姓切实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和经济实惠,真正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住房

2023年
2012年

北窑村旧貌新颜

2023年
2012年

修缮前后的北窑村道路和房屋

2023年
2012年

改造前后的北窑村民房

2023年
2012年

改造前后的北窑村景观

盛夏时节,走进大洼区唐家镇北窑村,绕过村口的石板桥,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将北窑村与外界联通。每隔百八十米,就能见到一个摆满五彩应季农产品的小摊位,红的苹果、绿的提子、紫的葡萄、黄的癞瓜,琳琅满目。

而在过去,这里处处可见土坯危房,出门就是坑洼土路,生活环境差。

振兴安居

2023年8月,俯瞰北窑村。

2023年8月,北窑村民利用农忙空隙在家门口摆摊卖水果。

2023年8月,孩子们在唐家镇智多星幼儿园玩耍。唐家镇智多星幼儿园落座于北窑村,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接收周边6个村屯的适龄儿童。

2023年8月,村民在北窑村天益广场打篮球。

2018年2月,北窑村文体协会在文化广场举办拔河比赛。

和城里人一样生活

2012年,唐家镇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组对唐家镇的规划进行总体设计,借鉴和学习国内其他省市的农村建设经验之后,采用了新的方式打造“北窑新村”。

同年6月开始,在村两委的号召下,全村青壮劳动力纷纷扛起铁锹、带上泥瓦工具,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修建村屯环路、通行桥、入户桥,铺设房屋琉璃瓦、设置景观栅栏、栽植花卉绿植,修建沟渠生态护坡……一个粉墙黛瓦、绿肥红瘦、古朴典雅、生态健康的新型农村社区初露端倪。

2013年,北窑村作为辽宁省12个村代表之一从全省1万多个行政村中脱颖而出,被原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第一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目前,北窑村实现了24小时供水、供气,普及了环保水冲厕所,开设了超市、卫生所、文化广场;村民的常用交通工具不再只是自行车,而是电动三轮车,甚至是小轿车。北窑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随着北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北窑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个文化活动广场和1辆电子屏移动敞篷车,村两委带领志愿者谱写村歌《北窑村啊北窑人》,特别是党员中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调解邻里纠纷,经常组织群众开展“北窑人大团圆”“趣味拔河比赛”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不仅让党的好政策飞入百姓家,更让文化活动遍布乡村,让技术走进田间地头,让文明新风尚融入百姓生活。

创新乐业

2023年8月,水稻田里共生的螃蟹。
2023年8月,俯瞰北窑村的水稻田。
2023年8月,游客给吐泡泡的螃蟹拍照。
2023年8月,农场主齐丰展示水稻和螃蟹。

盐碱地“变废为宝”

过去,大部分北窑人的生活收入仅来自于水稻种植。

为了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在北窑人世代传承和发展水稻种植技术的同时,村两委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规划用地、修建大棚,引入稻蟹共生项目、碱地柿子与葡萄种植产业,因地制宜地创新多元化发展特色经济。

“这里600多亩水稻,我都养了螃蟹。”齐丰稻蟹种养家庭农场农场主、盘锦峰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股东(600亩的地分属于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齐丰说道,顺着他手指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水稻之下,藏匿着数不清的蟹苗。一有风吹草动,这些“水稻精灵”便立马钻进同色系泥土,躲进水田深处。立秋之际,水稻与螃蟹均尚未成熟,齐丰特意抓了一把长势喜人的水稻和一只体型较大的螃蟹展示起来,咧开的嘴、眯着的眼,无不传达出丰收在望的喜悦。

2023年8月,手捧碱地柿子的齐丰。
2023年8月,尚未成熟的碱地柿子。
2023年8月,农户为碱地柿子去除多余的枝条。

“大米、螃蟹、还有碱地柿子,盘锦的三大地标保护产品,我这都有。”齐丰搬来一箩筐红中带绿的碱地柿子,自豪地说。因地处辽河入海口,盘锦拥有盐分相对较高的土壤和灌溉水,种植口味独特的碱地柿子,将盐碱地 “变废为宝”。

北窑葡萄走进党的十八大

2023年8月,处于转色期的北窑葡萄。

2023年8月,农户给葡萄修剪枝叶。

2014年8月,游客来北窑村采摘葡萄。

2014年8月,北窑村第三届葡萄文化艺术节。

2023年8月,雨后的北窑大唐骊珠葡萄采摘园。

村民在村里组织的“北窑村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听课。资料图

2018年9月,北窑村第七届葡萄文化艺术节。

北窑葡萄相对甜度能达到18至22,也就是相当于蔗糖甜度的18到22倍。北窑村党支部副书记夏俪介绍,“用我们的土话来说就是齁到嗓子眼里的甜” 。

在建设美丽北窑的同时,村两委更关心的是如何把美丽乡村建设同富民产业相结合,即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考虑到北窑村有种植葡萄的历史,从2012年开始,村两委加大力度扶持葡萄种植产业。

起初,规模小、品种少、价格低,导致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为了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葡萄,村两委免费向村民发放葡萄苗、柱脚等生产物资,聘请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种植技术培训。2012年11月,北窑葡萄还走进了党的十八大会场,先后被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辽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

趁热打铁,村两委创新性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扶持龙头企业,培育致富带头人,推动注册北窑大唐骊珠葡萄采摘园和北窑葡萄商标,带动村民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宣传;同时,连续举办葡萄文化节,不仅拓宽了北窑葡萄的销路,更受到了中国农学会的认可,获得了“中国优质生态葡萄示范基地”的称号,打响了北窑葡萄的名号。

现如今,北窑葡萄种植户有180户,通过种植葡萄,每户平均年增收2万元。

2023年8月,雷氏农场主雷雨盼着水稻与葡萄的丰收。

“根本不愁销路,甚至不用我们自己采摘。”望着水稻田,抱着紫葡萄,雷氏农场农场主雷雨笑呵呵地说到。每年葡萄成熟季节,驱车来村里采摘葡萄的游客络绎不绝,没一会工夫,挂枝的葡萄就变为村民荷包里的“金果”。

雷雨一家是北窑村第一批种植葡萄的农户,种植面积约3.5亩,亩产3000斤左右,主要品种是巨峰和香悦。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是打理成本低,创收空间大。农忙时期,叠加种植的40亩水稻,雷雨最多只需雇佣2人。

2023年8月,村民齐丰一家人于自家农场前拍摄全家福。

“下一步是提升品质与产量,进军电商平台。”村民齐丰边展示葡萄包装的样品,边坚定地说到。2018年,在外打工多年的齐丰带着资金和技术返乡创业、筹备家庭农场。齐丰在600多亩水稻田和4个大棚的基础上,又种植了10亩5个品种的葡萄。“目前主要靠老顾客在朋友圈口口相传,虽然已经供不应求,但不是长久之计。”作为一名年轻的乡村致富带头人,齐丰看得更远。村党支部组建了2个“党群共富责任区”,齐丰是负责人之一,他为周边农户的提供种养植经营技术指导与插秧机、收割机低价使用服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

实际上,依托葡萄采摘与域内其它资源,村两委目前正在极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升级打造集葡萄种植、销售、采摘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综合体,让更多人品尝到北窑葡萄的同时让更多北窑人享受到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

*背景音乐为北窑村村歌《北窑村啊北窑人》
附歌词:
美丽的三角洲是我的家,奔流的大辽河是我的魂
世世代代地努力,一辈一辈地耕耘
不见当年的盐碱地,不见当年的泥瓦盆
富饶的北窑村是我的家 勤劳的北窑人是我的亲人
世世代代地传递 一辈一辈地创新
我们的葡萄享誉全国,市场上哪里都有北窑人
北窑村北窑人,北窑村啊北窑人
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健康幸福的人
北窑村北窑人,北窑村啊北窑人
新世纪的北窑村在蓬勃发展,新世纪的北窑人正展开笑颜
全靠党的英明领导,全靠那个梦地指引
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北窑人是健康幸福的人
北窑村北窑人
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健康幸福的人

(本文链接在电脑网页端打开可阅读高清大图版)


百村安居图影像征集

总监制 高剑平 策划总监 史训锋 视觉统筹 赵冠群
责任编辑 薛晶 视觉设计 郁斐 姚奕乐(实习)技术开发 蔺涛
文字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周萌
图片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周萌 北窑村村委会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辽宁盘锦支队(2023暑期)
调研团队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辽宁盘锦支队(2023暑期)
周萌 康然 周丽霞 卢思奇 王嘉艺 江恺 曹恺文 孟翔
丁歆珈 李子航 于艺嘉 高亦北 董佳一
指导老师 李江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