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 百年老藤的“秘密”

村情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

地理位置
地处吴忠市区东北部4公里处,村域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950亩,下辖12个村民小组和1个农场
全村人口
1584户,共5016人
人均收入
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909元、202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
集体收入
2012年2.4万元、2022年超20.19万元
村年产值
2022年突破5000万元
基层组织
村干部5人,党员90人,下设5个功能党小组
荣获奖项
宁夏特色旅游村、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自治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自治区永久性蔬菜基地等荣誉称号

住房

2022年
2018年

白寺滩村碧玉广场全貌改造前后

2022年
2018年

白寺滩村大青葡萄采摘基地改造前后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村庄,距离吴忠市城区仅有4公里。这里有传承历史的姓氏墙,还有恬静惬意的碧玉广场。“碧玉广场以前是一个打麦场,当时脏乱差,大家怨气很大。”白寺滩村党支部书记郭枝说。近年来通过美丽宜居村庄项目、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带动,严格落实“户清扫、组收集、村清运”,形成环境卫生“人人参与、人人爱护”的良好氛围,村容村貌实现了“大变脸”。催生绿树、青草、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乡村画卷。每年7月到10月,有大批游客到白寺滩村,观赏乡村美景、乐享葡萄采摘,感受乡村魅力、回味梦里乡愁。

安居

雪后白寺滩村俯瞰图

白寺滩村村标

白寺滩村民在温棚里收香菜

村民在葡萄架下忙碌

群众在白寺滩村碧玉广场品鉴大青葡萄

在白寺滩村的许多村民家里,都种有百年的葡萄老藤。每年清明前后,是西北地区葡萄藤出土的时间。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季,北方的葡萄往往需要埋在土里,待天气暖和了再挖出藤条。“冬季埋藤、春季展藤”,也成为西北地区特有的农事活动。这种百年老藤结出的葡萄叫大青葡萄:皮薄、肉甜、汁多。全村共有耕地6950亩,大青葡萄便种植了1800亩,这其中有1000亩葡萄是最近十年增加的。

由于白寺滩村的百姓发现葡萄收益更好,村里决定逐步扩大种植规模。一亩地原本能产葡萄5000斤到6000斤,但为了葡萄的口感更好,村民们便要疏果,这样一亩地收3000斤到3500斤葡萄,能卖3万元左右。

乐业

大青葡萄产业基地俯瞰图
白寺滩村民种植的大青葡萄
游客在白寺滩村的葡萄架下拍照打卡

因为葡萄种植面积逐步增大,白寺滩村也相应发展了葡萄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在大力改善村容村貌的过程中,白寺滩村借助本村大青葡萄特色产业优势,抢抓美丽乡村暨特色产业示范村建设契机,大力发展大青葡萄产业及休闲农业。为村民试点搭建设施葡萄大棚,探索大青葡萄“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种植技术,提高了大青葡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增加了村民收益,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并全力打造集观光采摘、农事体验、民宿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逐步实现村庄产业发展复合高效、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创建成果共建共享,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白寺滩村民宿航拍
白寺滩村民宿
白寺滩村民宿内景

2022年9月,白寺滩民宿集群正式投入运营,现有碧玉、青鸟、阡陌三座独立主题民宿,共有客房17间,可同时接待40人,配套庭院凉亭、阳光露台、露天泳池、独立厨房、亲子采摘园、户外拓展基地等融合业态。民宿集群地既保留了古村落的原有生态和建筑风格,又将时尚、现代的度假生活方式植入乡村。这里拥有淳朴的农家土菜、无垠的浩瀚星空、新鲜的时令果蔬,让游客在休闲度假的同时享受“野奢体验”。下一步,白寺滩村将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房车露营基地、乡愁(乡味)记忆馆等项目的建设,届时年均游客数量能达到10万人以上,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白寺滩村观光木栈桥
村民采摘柿子
在碧玉广场休息的村民
村民齐在广场凉亭内拉二胡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白寺滩村依托大青葡萄、露地蔬菜、设施果蔬、经果林业等特色产业基础优势,整合配套项目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一核、两轴、三景观、四产业”的乡村振兴发展详规,由点带面全面实施美丽宜居村庄暨特色产业示范村项目,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文链接在电脑网页端打开可阅读高清大图版)


百村安居图影像征集

总监制 高剑平 策划总监 史训锋 视觉统筹 赵冠群
责任编辑 张颖 视觉设计 郁斐 技术开发 蔺涛
文字来源 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东塔乡政府宣传干事张聪
图片来源 吴忠市利通区东塔乡政府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