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海市国福路51号,一幢三层小楼里,信仰的故事正不断被讲述。这里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旧居,3年前,复旦大学将这里修缮一新,辟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打造“信仰之源”,此后社会各界数万人来此参观,品味真理的味道。

追望大道

1915年,陈望道留学日本,先后在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就读。在学籍姓名一栏,他填写过原名陈融、陈参一。留日期间,他读了很多马克思主义读物。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他更名“望道”,意为追望大道,为国家谋求道路。1919年,他以“望道”为署名在《新青年》上发表《横行与标点》。留日归来后,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学,遭到镇压。之后,他回到义乌分水塘村专心翻译《共产党宣言》。

真理的味道

101年前,《星期评论》正在物色《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复旦大学国文系教员邵力子推荐了29岁的青年陈望道。此时,他刚从日本留学归来。在留学期间,陈望道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认定这才是救亡图强的真理。

1920年早春,他怀着传播真理的热情,一头扎进家乡义乌老宅旁的柴房里,花了比平时译书五倍的功夫,把《宣言》一字一句翻译成白话文。当时条件非常简陋,母亲心疼儿子夜以继日地工作,便送来粽子和红糖,陈望道却错把墨汁当红糖,还直言“够甜够甜”。“真理的味道”的故事流传至今。

第一版《共产党宣言》问世

1920年6月下旬,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稿交给了俞秀松,请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译文。8月,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问世,由于印刷仓促,首版将书名“共产党宣言”错印为“共党产宣言”。宣言的封面是一幅水红色马克思半身像,目前,首版红色封面的《共产党宣言》在全国仅发现12本,上海存有5本。首印1000册销售一空,次月再版1000册,又迅速售罄。二三十年代,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17版之多。

新春贺卡上的《太平歌》

一张1922年新春风靡上海的贺年卡,上面的《太平歌》就是陈望道起草的。他用77个字浓缩了宣言近20000字的核心要义,语言质朴平实又鲜活,正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实践。在向广大工人阶级表达新年祝福的同时,有力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远大理想。

“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6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到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周恩来在1922年8月旅欧期间,在《少年》上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著名论文,抗战时期,身兼党政军要职的周恩来,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公文包,包内装有《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在1949年召开的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周恩来从主席台上走下来,当着所有代表的面对陈望道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下一篇:聚星成火

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内,由复旦青年师生组成的“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宣讲陈望道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播撒信仰火种。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一年间,这支队伍的人数增加一倍多,更多青年师生的加入正“聚星成火”。

下一篇:学思践悟

最好的教材是历史,最好的学习是讲述。“星火”队的青年师生们年均讲解达700余场,他们面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信仰的火种。在学习和讲述中,他们感悟初心,践行使命,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的“宣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