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点推进“一馆五址”的保护利用。
包括:建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修缮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并设立展陈。
突出红色文化,上海打造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社会宣传品牌项目。
如举办“光辉领航”红色收藏展、“红星照耀中国”图片展等主题展览,线下参观人次累计达150万,网上展参观点击量超3000万。“初心之地·红色之城”——上海党的诞生地巡展,除了在上海外,还将在广州、江西井冈山、浙江嘉兴巡展。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已确定长期落户上海。
上海发挥各类活动阵地和载体作用,寓教于乐,已建成1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48个市级基地;举办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等主题活动;在五批革命保护和优秀历史文化建筑外墙设二维码或说明铭牌,传播红色文化。
在干部培训方面,上海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开设专题教育课程。《2018-2022年上海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纳入红色现场教学点教育培训功能建设。
上海结合“四史教育”,突出红色文化主题。如策划设计全媒体党课、情景党课等现场学习课程,已推出15个教育场馆作为第一批“四史教育”现场教学点。再如,市级层面成立市委讲师团“四史”专家宣讲团,吸纳65位理论社科专家,16个区分别建立区级宣讲团,并鼓励有宣讲工作基础的部门和单位根据自身条件成立宣讲团。
紧扣重大节点和重大主题,上海主流媒体推出“建党历程”“申城先锋”“总书记在上海”等系列报道。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主题宣传,推出《给90后讲讲马克思》等红色网络音频热播节目等。
解放日报充分利用报纸理论周刊和上观新闻“思想汇”“上观学习”栏目开展建党理论宣传;文汇报依托名家资源推出整版报道和时评,展示党史研究成果;新民晚报自2017年推出“传承红色基因”专栏,至今已刊出117期;上海广播电视台滚动播出“党的诞生地·上海”公益广告,推出纪录片、动画电影、广播剧等;澎湃新闻“中共一大会址日记”系列报道,两年间发布499篇,总点击量2.43亿次。
围绕重大节点,上海在文学、影视、舞台、美术等领域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获2019年国内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最高奖“文华奖”。电影《攀登者》被中宣部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取得近11亿元票房。
依托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推介宣传,一大批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受到市民青睐。如讲述白色恐怖时期,共产党人用生命守护机密文件的沪剧《一号机密》,讲述以李大钊为首的革命先辈为民族探寻真理的歌剧《晨钟》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和社会反响。
上海编制出台《上海市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推动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社会实践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将上海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纳入研学旅游参观名录。
长三角三省一市推出长三角红色旅游线路,串联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江苏淮安周恩来故里、皖西大别山。
上海加大红色文创设计开发的政策扶持,引导文创企业开发红色旅游纪念品。7月1日,上海举办红色文创产品推介线上直播活动,邀请大国工匠王曙群、青年代表吴敏霞与网络直播代表李佳琦代言,全网超7000万人次观看,访问量超过2亿次。
上海落实中宣部重大委托课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党实践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研究”,立项市社科规划“党的诞生地史料挖掘与建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30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系列”专项20项,连续举办3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全国学术研讨会。
上海深入开展建党历史和党创建时期的思想理论、组织发展和制度形成的研究,推进党的创建史料及档案发掘保护,成立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组建党的创建史理论宣讲团队。
上海成立“上海市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中心”,目前已推出超过50种精品主题读物,涵盖理论研究类、史料汇编类、图文资料类、红色故事类等。
其中,《战上海》获2018年度“中国好书”奖;《火种: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走来》《外国记者眼中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等被中宣部列为2020年重点出版物选题。